校企结合既是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企业为自己培养后备人才的一种方式。有色金属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特别是在新产品的开发、员工的培养与技术的革新等方面,都体现出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重要性[1]。但随着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问题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 1 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的问题 1.1 行业发展受阻 当前,世界有色金属行业正发生结构性变化,产业利润正向着产业链的上游集中,特别是一些资源大国对资源的出口进行了许多限制,并在当地发展延伸企业,使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冲击。我国的有色金属企业在近几年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产品的积压现象突出,一些企业为了使投资更加稳妥,正在向其它行业转型。 1.2 行业盈利前景欠佳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承压,有色金属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电解铝行业,产品价格下调,但电力、能源成本却上涨,铝行业整体上出现了亏损。2014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2053亿元,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企业的利润下降超过10%,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占全行业的65%,铜、铝等行业的亏损率更是达到90%以上[2]。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许多重工业企业还没有适应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另外,《环保法》的出台使有色金属企业在资源、环境治理以及人工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大,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1.3 市场规模紧缩 世界经济的整体下滑,使有色金属的市场不断萎缩。特别是建筑、汽车等行业的不景气让有色金属的消费量大大降低。 2 有色金属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在企业聘请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把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企业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或者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企业也可以为自己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校企合作更注重学习的实践,做到了与市场接轨、应时代之所需,达到了企业和学校“双赢”的目的。 职业院校的“汽车装配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色金属企业为“汽车装配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特别是汽车有色金属零部件的生产与安装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职业能力的机会,把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结合在一起。 近年来,有色金属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难以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原有的一些合作项目也无法正常得到履行。特别是有一些有色金属企业开始转型,或是在技术方面进行革新,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内容与有色金属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相脱节,这些都对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带来困难,探索有色金属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新路径迫在眉睫。 3 有色金属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新路径 在新的形式下,校企合作也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探寻合作的新路径。 3.1 提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以往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都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当一方在合作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利益时,就不愿意再去合作。因此,要探索一条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机制,让企业和学校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一套合适的合作与管理机制,让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工作,这样也可以让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能够随时地调整,与市场的发展保持一致。 在有色金属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既要明确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同时也要让企业从中找到发展的动力,形成一种相互需要、密不可分的发展机制。同时也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能只顾经济利益。 3.2 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企业希望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免去试用期、培养等经济负担。作为不同的实体,有色金属企业的文化体系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对于有色金属企业来说,它们的文化以企业管理与创新精神为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高职院校则一直坚持文化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为主,从思想理念上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 二者的文化建设上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也存在着相同之处,特别是在“管理”与“氛围”上,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校企的合作要从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开始,不断调整各自的价值属性,动态地去适应对方。特别是高职院校要提升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将学校的文化与技术教育整合到社会、企业当中去。 3.3 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就是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在相关的产业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一种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价值链。在校企结合中,也要建立一种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价值体系,形成一种“超企业”的组织。有色金属企业需要对自身进行调整,开发新的技术、产品,而这样的任务在企业内部一般无法完成,而高职院校却可以承担这样的任务,并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企业迅速转化为经济利益;高职院校能够让自己所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就业。学校与企业在这一过程各自承担着自己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4 结束语 有色金属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困难面前,不应该放弃与高职院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而是要开辟新的合作路径,在企业创新与院校职业教育之间寻求契合点,建立起一个以利益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形成一套长效合作机制。通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网址: http://www.sjysjs.cn/qikandaodu/2020/0811/497.html
世界有色金属投稿 | 世界有色金属编辑部| 世界有色金属版面费 | 世界有色金属论文发表 | 世界有色金属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有色金属》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