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清远市黄腾峡景区内,由世界记录协会认证颁发的世界最长的玻璃悬廊、世界最宽的玻璃悬廊、世界单柱悬挑最长的玻璃悬廊、世界单柱悬挑最高的玻璃悬廊、世界单片玻璃面积最大的玻璃悬廊正式向公众开放使用。
2017年底我院接到业主的委托,想要在景区内打造一座玻璃廊桥,接到委托后,我们对现场进行了考察,发现现场山势较其余已建成的玻璃廊桥山势而言,不够险峻,例如我院另一个项目云阳龙缸景区的“云端廊桥”,就坐落于海拔1010米高悬崖上,而本项目山体高度海拔仅约683米左右。针对此条件,经过和业主的沟通确认,我们最后选择采用单柱悬挑式结构,让廊桥尽可能多的悬挑于山体外侧,让游客感受处于山顶凌空的刺激与冒险的激情,平面设计为“网球拍”形,底部为三层夹胶钢化防滑玻璃,通过底部的钢构进行悬挑使之形成一体。
1、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廊桥设计理念为因地制宜,结合现有场地,设置3 根单柱,以景观与建筑相结合的手法共同孕育出整个项目。玻璃廊桥整体采用钢结构,以结构美学作为外立面,采用现代直线与曲线相结合,通过玻璃和银白色钢结构的相间交叉处理,形成虚实的对比的序列关系,以满足不同方向的视觉感受。
景观廊桥由三个钢混结构的巨型立柱支撑,外观如同双球拍交叉立于高山之上,直指云天,被广大游客形象的称为“大球拍”。景观廊桥离地垂直高度达500米,此高度是广东目前玻璃廊桥同类产品的4-5倍。廊桥本次采用的最大单片玻璃面积达到15平方米,等同于一间卧室大小,并因此成为世界单片玻璃面积非常大的玻璃廊桥。
廊桥采用现代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设计风格,通过玻璃材质和银色钢材的相间交叉处理,形成虚实对比的序列关系,以满足不同方向视觉均较丰富、完成。
廊桥整体形态结合结构形式,采用端头拉索结构形式,充分体现结构构造,展现结构形态。
2、玻璃廊桥结构设计
玻璃廊桥总长度120米左右,廊桥宽度5米,单柱圆环悬挑为40米,圆环宽度为3.4米。玻璃廊桥主塔高度约74米,塔身高度约25米。主塔拉索悬挑40米。
玻璃廊桥主要采用单悬臂独塔稀索体系斜拉桥,全桥共设置2*3 对斜拉索,主桥跨按图所示从左向右依次为40米(悬臂)+40米+43米,其中单悬臂长度40米。
边跨没有辅助墩,主梁由钢纵梁和钢横梁组成,其中非悬挑段主梁,两侧主纵梁采用箱型截面,梁高1.5米,宽0.8米,箱形梁壁厚0.02米,中心间距4.2米;截面中部设有工字形小纵梁,梁高0.6米,翼缘宽度0.48米。横梁为工形截面,梁高1.5米,翼缘宽度0.48米,横梁纵间距2.5米。悬臂主梁的线形为椭圆形,其中钢纵梁为非对称箱型截面,内测和外侧箱梁分别为1.5米和0.8米,箱梁中心间距为2.8米,连接悬臂双主梁的横梁采用箱型截面,梁高0.4米,宽0.4米,平均纵间距2.04米,在由纵、横梁相连而形成的梁格区域范围内,铺设厚度为5厘米的透明玻璃,以做景观桥面使用,栏杆高度为完成面1.2米,为格栅式透风钢护栏。
主塔和主墩均采用钢绗架结构,其中主墩74米,主塔高25米,总高度99米。主塔的主绗和腹杆均采用圆柱形构件,如图所示主绗和腹杆的截面尺寸分别为1.0米和0.4米。
过渡墩和辅助墩均采用圆柱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为4.0米,斜拉索直径为D=0.2米。
3、本项目主要难点及设计所做工作
(1)本工程单塔高度及跨度均较大,设计中采用两种软件对结构进行恒、活、风、温度及E1 地震反应谱分析,并对比计算结果,确保结构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对结构在E1 水准地震作用下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并对比分析结果,且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对结构重要部位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局部应力状态的分布,判断重要部位的构造是否合理,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可靠。
(2)对结构进行E2 水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以及钢构件的最大应力比。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
(3)本工程体型较复杂,为确保风荷载取值准确,本工程在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进行了风洞试验,为风荷载的正确取值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对结构进行了静风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在各风攻角下,静风失稳风速均大于静风检验风速,结构静风稳定性满足要求。
(4)行人竖向激励下,悬挑端竖向加速度超出人行舒适度要求。通过对本工程人致振动动力响应进行分析,采取了在悬挑端设置竖向TMD(调谐质量阻尼器),达到减振效果,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增加了竖向TMD后悬挑端的竖向加速度满足舒适度要求。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网址: http://www.sjysjs.cn/qikandaodu/2021/0625/1125.html
上一篇:他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
下一篇:用行为金融学看金融世界
世界有色金属投稿 | 世界有色金属编辑部| 世界有色金属版面费 | 世界有色金属论文发表 | 世界有色金属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有色金属》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