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作为现代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等领域,均发挥着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的重要作用。目前,元素周期表中的118个元素,超过80%的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是否都属于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应该如何划分,这是一个值得再清晰的问题。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作为现代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等领域,均发挥着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的重要作用。
人类对有色金属的研究与探索,同对自然的认识一样,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完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也一直在经历不断测定、不断准确、不断增加的过程。
目前,元素周期表中的118 个元素,超过80%的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是否都属于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应该如何划分,这是一个值得再清晰的问题。
什么是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英文翻译为“Nonferrous Metals”,与“黑色金属”的英文翻译“Ferrous Metals”相对应。
英文“Ferrous Metals”直译为铁类金属,是指铁、锰、铬三种金属的统称。“Nonferrous Metals”直译为非铁类金属,即指除铁、锰、铬以外的金属的统称。
据一位长期从事有色金属行业工作的老先生讲,当初将“Ferrous Metals”和“Nonferrous Metals”翻译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翻译艺术的有趣故事。
最 早 翻 译“Ferrous Metals” 和“Nonferrous Metals”的学者,觉得如果直接翻译为“铁的金属”和“非铁的金属”,或“含铁的金属”和“不含铁的金属”,虽然考虑到了翻译的准确性,但并不简洁,在使用上也十分拗口。于是这位学者跳出惯性思维,从金属的光学性质出发,进行了翻译中的再创造。
纯净的铁虽然是银白色,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常见到的铁,却是黑色。这是因为铁的表面覆盖了一层黑色的氧化膜:四氧化三铁。也正是由于这层氧化膜,使铁给人以黑色的印象,于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将“Ferrous Metals”再创造地翻译为“黑色金属”。
有了“黑色金属”,考虑到银是白色、金是金色、铜是黄色、铅是灰色,“非铁的金属”呈现出多彩的光学特性,于是将“Nonferrous Metals”翻译为“有色金属”。
从此,“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便成为汉语中的“Ferrous Metals”和“Nonferrous Metals”在行业中传播开来。
《大辞海(材料科学卷)》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一节中对“有色金属”的定义为:“元素周期表中除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元素的统称。可分四类:(1)重金属,包括铜、铅、锌、镍等;(2)轻金属,包括铝、镁、钛等;(3)贵金属,包括金、银、铂等;(4)稀有金属,包括钨、钼、钽、铌、钍、铍、铟、锗、稀土金属等。由于稀有金属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故常从有色金属中划出来单独成为一类。”
“稀有金属”的定义为:“亦称‘新金属’。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分布稀散、提炼困难和应用较晚的金属。迄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划分标准。按中国惯例,一般将稀有金属分为稀有轻金属、稀有高熔点金属、稀土金属、稀有分散金属、放射性金属五类。稀有金属是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其应用大体包括军事技术应用、工业应用、农业应用、第三产业应用和高技术应用五个方面。”
“稀有放射性金属”定义为:“亦称‘放射性稀有金属’。稀有金属的一类。包括天然放射性金属……和人造放射性元素……”
按照《大辞海》中对“有色金属”的定义,则元素周期表中除非金属元素和“铁、铬、锰”3 种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均为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的英文翻译“Nonferrous Metals”,也与《大辞海》中的定义相一致。
因此,“有色金属”的准确定义应为:元素周期表中除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元素的统称。
现有64种有色金属划分的由来
关于现有64 种有色金属具体品种的划分,最广泛、最普遍的说法是:1958年,我国将铁、铬、锰三种金属列为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种金属列为有色金属。
根据1997年,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汪贻水、王志雄、沈建忠编著的《六十四种有色金属》一书中提到,64 种有色金属具体包括: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此划分方法,也是最广为传播的64种有色金属划分方法。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网址: http://www.sjysjs.cn/qikandaodu/2021/0722/1155.html
世界有色金属投稿 | 世界有色金属编辑部| 世界有色金属版面费 | 世界有色金属论文发表 | 世界有色金属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有色金属》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