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掌信有色金属检测:奋力崛起的河南铜产业

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8月28日,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在河南三门峡灵宝市成立河南铜产业分会,以此为契机,河南铜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立斌表示,河南省有色金

8月28日,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在河南三门峡灵宝市成立河南铜产业分会,以此为契机,河南铜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立斌表示,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铜产业分会成立的目的就是加强本省铜企业的交流,推动本省铜产业走向规模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树立河南铜产业在全国的新形象。

河南开封市

河南铜产业加速前行

长期以来,河南有色金属工业延续着唯铝独大的产业格局。然而近年来,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铝产能呈现下滑趋势,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河南铜产业日渐风生水起。据刘立斌介绍,2019年河南省电解铜产量64.2万吨,同比增长32.55%,铜材产量达到54.3万吨。今年上半年,在严峻的疫情下,河南铜加工产量仍取得同比30%的增长,有望成为河南继铝产业之后的第二个千亿元产业。

梳理我国铜产业发展历史,河南省在我国铜加工产业占有重要地位。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被誉为新中国铜加工产业的摇篮。享誉世界的“铜管高效短流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技术也出自河南,奠定了我国空调管制造业全球领先的地位。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最新编制的《河南铜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经过多年滚动发展,河南省已形成铜冶炼-铜加工-再生铜回收利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产能产量、技术创新、工艺装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统计显示,目前河南省铜冶炼产能约75万吨,铜加工设备产能约110万吨,其中铜管棒排杆线产能约80万吨/年,铜板带产能约25万吨/年,铜箔产能约4.55万吨/年。

从上游的冶炼到加工,从科研院所到设计单位,从管、棒到板带、铜箔再到再生铜利用,河南铜产业链日趋完善。地处灵宝市的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0万吨阴极铜生产能力。2019年,电解铜产量达到11万吨。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铜加工企业,拥有管、棒、板带材生产能力,被誉为铜加工领域的“黄埔军校”。郑州巩义至洛阳偃师沿线拥有以新昌铜业、人民电缆、通达电缆为代表的铜杆、铜线上下游产业链。长葛市大周产业集聚区年回收各种废旧金属360万吨,加工26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形成从废旧金属回收、冶炼、简单加工、精深加工到销售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加之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的聚集,为企业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和研发动力,有利于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从细分产品领域来看,河南铜产业可谓特色鲜明。近年来,依托中原黄金、豫光金铅、国投金诚等企业,在铜冶炼环节实现产能扩充;依托中铝洛铜、金龙铜管、凯美龙精密铜板带、华鑫铜箔等企业,在高精度铜板带、精密铜管、电子铜箔等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依托河南科技大学、中色科技、中船重工七二五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铜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工艺装备开发等方面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尽管近些年来受产业上游资源约束等因素影响,河南铜加工产业发展有些缓慢,但依然呈现诸多亮点:一是成长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如凯美龙、金源朝辉,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是研发创新资源丰富。中色科技是行业唯一的专业设计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铜基新材料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完成的“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河南铜产业链未来发展如何布局?有何扶持政策?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三门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铜产业集群和“中国铜箔谷”,洛阳市打造铜产业创新基地,长葛市打造重要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进一步巩固新乡市高端铜板带及铜管市场份额、巩义市全国铜线缆行业的主导地位以及济源冶炼及综合利用技术优势。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的铜产业投资项目,优先予以核准、立项、供地、节能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对环保达标的重点铜及铜基新材料企业,应予以重污染天气环保豁免。充分发挥三门峡进口铜精矿检验检疫试验区的功能,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探索进口铜精矿查验监管、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和安全防控融合发展新模式。

铜矿

“中国铜箔谷”呼之欲出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网址: http://www.sjysjs.cn/zonghexinwen/2020/0927/603.html

上一篇:掌信有色金属检测: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延续逐步
下一篇:中泰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周报:特斯拉电池日落地

世界有色金属投稿 | 世界有色金属编辑部| 世界有色金属版面费 | 世界有色金属论文发表 | 世界有色金属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有色金属》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